close

11  

民國八十九年的耶誕節前夕,就在資迅人網路公司執行長賀元向《商業周刊》記者說:「資迅人明年就可以開始賺錢。」的三個月後,資迅人面臨財務壓力,準備進行第三次增資。賀元形容那是一座冰山,他必須在幾天內尋找「破冰器」化解,他因此尋求一位投資銀行家股東的支援。他不堪回首的回想最危急的十二月二十四日:「二十三日時,股東還說OK,二十四日卻突然對我們說破冰器沒了,請自己去想辦法。」那不但是賀元收過的最殘酷的聖誕禮物,也是賀元度過最冷冽的冬天。因為後續的彈援不繼,隔年四月,資迅人無力處理超過一億元的負債而收攤。

‧ 台灣兩年來有十萬個老闆失敗﹕賀元、張榮貴走過挫折,重出江湖

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日,張榮貴從加拿大回到台灣,走進結束營業的座頭鯨網路公司。這是他第二度創業失敗。面對空蕩蕩的辦公室,張榮貴一個人拆著剩下的電腦,一台一台搬回家。這時候,他才發現這天是愚人節,心中百感交集。

張榮貴與賀元都曾經是失敗者,而他們並不孤獨。根據經濟部的統計,最近兩年半(編按:民國八十九年一月至九十一年六月)的台灣,有九萬三千九百六十三家公司撤銷或解散。也就是說,有將近十萬個老闆面臨人生重大失敗;但不同的是,張榮貴與賀元已在失敗中站起來。

張榮貴如今是春水堂總經理,他所創造的網路卡通人物「阿貴」紅遍海峽兩岸,他的網路公司更是網路泡沫化後的少數倖存者。賀元更不簡單,他一一拍賣旗下公司、釐清與兩百多位債權人的債務後,最近要重出江湖,在北京、台灣成立新公司!

「賀元重出江湖?」這是最近台北商場上引人矚目的耳語。曾經被喻為「網路金童」、獲得英特爾(Intel)等公司投資青睞的賀元,創業過程有如搭雲霄飛車,快速竄起,又倏然落地。去年失敗之後就杳無音訊的他,日前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告知親近好友,透露出他重新創業的訊息。

今年七月,曾經在日本創辦Hyper Net的板倉雄一郎,出版《從失敗中學習》一書。三十九歲的板倉,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公司倒閉,負債三十七億日圓,他個人也因而破產。板倉在一九九八年以《社長失格》一書,面對自己的失敗;事隔四年,他再透過《從失敗中學習》,公開自己從公司倒閉的失敗中,學到的寶貴經驗。在這本新書他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是:「從現在起,向失敗學習!」

板倉雄一郎指出,「即便是現在,許多日本人依然認為失敗是件可恥的事。」相對的,他觀察到,美國企業失敗的經驗正是成功企業的基石:一百家同時創業的公司,幾年後大概只剩兩、三家可以順利存活。在美國,和思科(Cisco)同期創業的企業超過一百家,至今只剩思科,但合併、倒閉的公司,所開發出來的技術和經營知識,最後卻成為市場珍貴的資產,他們的經驗也隨著人才的流通,廣為流傳。

‧ 失敗經驗是重要資產、需要經營﹕企業家學習曾國藩「屢敗屢戰」精神

許多人可能沒想到,失敗經驗也可能成為一種個人重要資產。近年,從中國大陸到台灣商場,有許多企業家爭先閱讀清朝儒將曾國藩的傳記,包括中國大陸最大電腦廠商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、冠捷科技(全球第二大監視器廠)總裁宣建生等人。企業家為何要閱讀「曾國藩」?他的年代距離今天超過一百多年,他的沙場經驗在二十一世紀有何參考價值?原因在於,企業家們要研究曾國藩如何「屢敗屢戰」。

宣建生在師大附中就讀時就念了一系列曾國藩的書,但是他說:「那時候太年輕,沒有太多體會。」一直到中年,接掌連年虧損的冠捷科技後,重讀「曾國藩」的體悟才大有不同。尤其,如何從屢戰屢敗中汲取教訓,讓下一次出擊更精準。因為他自己啟發很多,如今他不僅要求經理級以上的同仁也要研讀,更要他們一年寫兩、三次讀書心得報告。他說:「一年寫兩、三本書的心得報告,看起來不多,但若能真正體會,一生也就受用無窮了。」

曾國藩曾經三度自殺,說穿了,只是一個失敗者。一八五四年二月(咸豐四年),他在四十四歲時受命討伐太平天國的亂軍。結果三個月後,就戰敗於靖港,他羞憤的投水自殺。後來被部屬救起。第二年,他又戰敗了。他的湘軍水營被敵軍攻下,一百多艘船被燒毀,連他的座船都被俘。他氣憤得想要策馬赴敵以死,但被旁人攔下。屢次尋死不成的曾國藩,最後竟然在屢敗中悟出勝利之道,打敗人數十幾倍大於湘軍的太平軍,留名青史。曾國藩說:「吾生平長進,全在受挫受辱之時。」這句話點出他人生的失敗智慧。

‧ 施振榮:失敗是常態、是過程! 劉柏園從「負債兩千萬」到創造高股價

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劉常勇就指出,美國創投業者做投資評估時,會看創業者過去的失敗經驗,以及如何處理失敗。因為有失敗經驗的人,不容易犯同樣的錯誤。賀元也說:「社會其 實對於創業家還是有很大的容忍度,只要你不是拉下鐵門就走的那種人。」

在經營事業過程中,不只一次公開承認「經營失敗」、進行集團再造的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,大概可以說是台灣最懂得失敗學,能夠從中汲取成功元素的企業家。他就說︰「一個企業不可能失敗五次之後,還不成功!」施振榮最近打算退休後把個人經營事業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人,對於每個年輕工作者他同樣說︰「我會告訴年輕人,失敗是常態,是一個過程!」

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在創業初期曾嚐到失敗的經驗。當時,他和朋友出資三百萬元成立公司,一開始因自行開發的「日蝕」遊戲產品成功行銷到日本及東南亞,很快賺進一個資本額,成功讓他誤以為賺錢很容易,因而輕率決定研發產品賣到美國,但是,這個錯誤的決策,讓他們付出慘痛代價。研發部門快速膨脹,但研發進度反而延緩,產品出不來,人事成本居高不下,現金流量又發生問題,最後因負債兩千萬元差點經營不下去,家裡抵押貸款的房子差點被拍賣,遠景、美夢草草收攤。

現在想起這段失敗經驗,劉柏園雖心有餘悸,但他仍說,「那是很棒的一堂課!我學到很多!」而他重起爐灶的遊戲橘子如今不但掛牌上櫃,最近的每股增資價格在不景氣中更高達到每股一百二十元。

‧ 從失敗中學習,再創高峰﹕過來人提供「敗部復活」三法則

失敗過的人,都強調從失敗中可以學習,不過有些人能夠再創高峰,有些人卻依然一敗難起。究竟該怎麼「懂得失敗」?曾經失敗的創業者及專家學者,歸結出以下的「敗部復活」法則:

一、設定底限,打一場輸得起的仗:既然經營事業難以避免失敗,施振榮提醒,一定要打「輸得起的仗」,不管公司規模大小,必須在輸得起的範圍內往前衝,如此一來,即使失敗,還能站起來。尤其當失敗超乎預期,也要在第一時間內面對和解決。

施振榮以宏碁在民國八十八年出售德碁三成股權給台積電為例,當初投資德碁,本以為是一場輸得起的仗,到後來發現失敗可能超乎預期,很快壯士斷腕賣掉德碁。春水堂科技娛樂公司總經理張榮貴也在經過兩次創業失敗後,深刻體會到:「打一場仗,不是只要想怎麼打,而還要想怎麼退。」張榮貴前兩次創業都只看到市場,沒有想到一旦失敗要怎麼退。他第一次開傳播公司拍MTV影帶,因外在市場快速萎縮,他還不知道應變而敗亡;第二次投入網路補教市場,只想到市場沒有競爭者,卻沒想到自己根本是外行而收山。

有了這兩次教訓,現在經營阿貴網站,張榮貴已懂得如何進退,例如,當他發現阿貴餐廳沒辦法營造出卡通裡的主題氛圍,只會壞了阿貴的形象,今年六月毅然決定收回授權,不讓阿貴餐廳繼續拓展。這個勇於撤退的動作,他說是為了「阿貴能擁有三十年以上的壽命」。

二、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信譽是反敗為勝的重要支撐力:劉常勇表示,企業經營失敗,投資者也蒙受損失,此時,最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失敗,不搞壞人際關係,留待日後東山再起的人脈本錢。

撼訊科技總經理陳劍威也曾有失敗的經驗。他參與經營的第一家公司聯訊電腦倒閉時,欠十幾家廠商貨款。陳劍威設身處地站在供應商角度想,他知道他欠廠商的每一筆錢,都是人家的救命錢,即使公司做不好,也要盡力還錢。當時陳劍威想辦法籌款還給一家旭上科技三百萬元,雖然距兩千萬元的欠款還差很多,但廠商感受到陳劍威有心還債的誠意。也因為如此,他重新創業時,過去的人脈很快派上用場,五百萬資本額的公司,第一個月就做了一億元生意。

三、把失敗經驗當成成功的踏腳石:美國最受歡迎的訪談節目主持人歐普拉,創造了《財富》雜誌形容的「超越演藝事業的歐普拉企業王國」,年營業額達到九億八千八百萬美元。歐普拉成功之前,吃過許多閉門羹,非洲裔的背景,更讓她只能以低級搞笑起家。可是她卻從別人的批評與冷嘲熱諷中,不斷的修正路線,在深度又感人的人物訪談節目中,找到一條力爭上游的路。

她說︰「這麼多年來我還是常因為挫折而偷偷哭泣,不過我現在沒那麼驚慌了,因為我發現,失敗與拒絕,是成功的一面鏡子,只不過它照出來的是相反的方向。你只要願意仔仔細細正視這面鏡子,你一定可以看到成功的自己在裡面。」

劉柏園研發銷售到美國的遊戲產品失敗之後,看到自己完全不懂市場、不懂行銷的弱點。他了解到,遊戲是文化產品,要跨越文化的鴻溝,一定要有雄厚的資金、完善的管理、優勢的行銷能力,這不是一個小公司可以做的。認清這一點,他開始親自跑光華商場做消費行為調查,劉柏園失敗後的一年,遊戲橘子開發出來的「便利商店」大賣一百萬套,這是他低頭學習之後的初步成果。

許多時候,失敗就像一所學校,讓人有機會學得更扎實的工夫。但是,多數人卻承受不起而自殺,或者消極一生。綜觀許多創業人士大失敗或小失敗的故事可以發現,若想要有敗部復活的機會,最根本的還是能夠咬緊牙關,不畏懼從零開始。

例如,今年元旦,香港媒體以斗大的標題「破產富豪做小販重生」,報導香港農場餐廳創辦人陳興濤破產後靠兜售《哈利波特》等童書維生。今年四十三歲的陳興濤,極盛時期,在香港擁有四十八家農場餐廳,員工一千三百人,他住在香港半山地區的豪宅中,有三個僕人,擁有三部名車。但他在民國八十六年金融風暴時仍繼續擴張、導致貸款過高,在民國九十年破產而一文不名,如今他住在十幾坪的小房子內,還繳不起小孩的學費。

陳興濤當書籍小販的新聞傳開後,媒體對他從失敗中奮鬥的精神持肯定態度。BBC駐港記者甚至提出這樣的觀察:「香港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的地方,只要你能再度成功,人們往往很快就會忘記你過去經歷過的失敗。」

‧ 咬緊牙關,從零開始﹕和田一夫六十八歲破產重新創業

日本八佰伴百貨在一九九七年破產後,負債兩千億日圓(約合新台幣五百八十億元)的八佰伴總裁和田一夫,也從一個在全世界擁有四百家分店、年營收五千億日圓(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億元)的國際公司大老闆,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,房子被法院拍賣後,和田和太太只好租房子住,靠過去繳的退休基金維生。

和田沉寂一年後,一九九八年就試圖「忘記過去,重新開始」,他成立和田經營公司,擔任經營管理顧問。去年四月,他出版「從零開始的奮鬥」,把自己經歷過的成功和失敗經驗公諸於世。和田一夫說,中共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一生中經三次重大挫折與失敗,最後一次失敗是七十四歲時,但鄧小平還是重新站了起來。和田以此自勉,因為八佰伴破產時,他六十八歲,比鄧小平還年輕。

劉柏園在最失意時,仍向朋友借錢到法國參展,那一年(民國八十六年底)他的遊戲光碟一套也賣不出去,但在展覽中同樣沒有做到生意的朋友用一句話鼓舞了他:「我明年還要再來,因為business is never hopeless!」因為這句話,劉柏園決定從一無所有再重新做起。

‧ 面對殘酷事實,邁向卓越﹕一定要相信自己能獲得最後勝利

美國暢銷書作家柯林斯(Jim Collins)在最新作品《從優秀到卓越》(中文版將於九月問世)一書中指出:要邁向卓越之路,必須勇於面對殘酷事實。他特別以在越戰期間成為越共戰俘、被囚禁八年的美國海軍上將史托克戴爾為例。史托克戴爾後來成為美國的英雄,當他被問到靠甚麼度過處境淒慘的漫長歲月時,他的回答是:「一定要相信自己能獲得最後勝利,絕對不可喪失信心,不管眼前的現實多麼殘酷,都必須勇敢面對。」柯林斯稱這種「一方面相信自己能獲得最後勝利、一方面勇敢面對殘酷事實」的信念為「史托克戴爾弔詭」。應用在公司經營管理上,柯林斯說:「不管目前的形勢是多麼絕望,……他們都有堅定的信心,相信自己不但能存活下來,而且會變成一家卓越公司。但同時,他們也很有紀律的面對眼前最殘酷的現實,永不懈怠。」

柯林斯以美國核子公司從失敗中站起來的過程為例。一九六五年,美國核子甚麼都做,但甚麼都虧,瀕臨破產邊緣。當時,核子公司出現一位執行長艾佛森,他召開一系列總經理會議,每次讓同事面對問題,深刻的把問題翻來覆去討論。

那些年間,艾佛森的辦公室永遠有同事在裡面相互叫陣、吵吵嚷嚷;他們在爭吵、辯論中賣掉核子能源事業;在爭吵、辯論中把重心移到鋼製托樑上、開始自行製造鋼鐵、蓋第二座迷你鋼廠,……於是,公司的策略在許多痛苦的爭辯中逐漸形成,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們堅持要找出成功之路。三十年後,美國核子公司成為全球第四大鋼鐵製造公司。到一九九九年,這家公司的獲利已超越美國其他的鋼鐵公司。

失敗是殘酷的,但從許多人身上我們也看到,失敗和成功往往互為因果,如果我們相信:當失敗來臨,成功就在眼前,那麼面臨失敗時,會有更多勇氣和毅力繼續奮戰下去!

轉載網路文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馬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