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由中國古代「易筋經」甩手「達摩易筋經」,蛻變而來的「甩手運動」,其實原名叫「達摩易筋經」,有十二卷,現在名為「甩手功」。

一、甩手運動的方法:
甩手療法是由「易筋經」變化而來的。此種方法很好,對心臟病也有很好療效,不妨一試,但貴在持恒。
甩手時,要身體站直,兩腳分開離等於肩寬,腿伸直,腳趾用力抓住地面,使下半身固定不動。
兩臂同方向前後甩,向後甩手要用點力氣。
手掌向後如划水動作,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,兩臂伸直,眼晴向前看,心中不懷雜念。只默數數目,或唸經(默唸)。
開始時甩手二三百次起(約五、六分鐘)逐漸增加,適可而止,亦有人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(每分鐘約做四十~五十次)。

二、甩手運動簡介:
甩手運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康運動,由於甩手使筋脤一張一弛,氣血活躍。所以對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,能健身也能使身材健美。但是要有恒心。

三、注意事項:
甩手運動不宜在吃飽時候,才不會傷到腸胃。甩手次數多少並無一定標準,應視各人身體狀況而定,一般人每天至少做一次,每次至少甩一千下才有效果,但不宜在子時及午時做。
四、甩手特點:
「上虛下實」動作柔和,精神集中,兩手搖動。這樣可以改變體質上盛下虛的狀態,使下部堅固,上身輕鬆。

五、甩手十六「宜」字訣:
1、上宜「虛」,「虛」字乃空虛之意,可想上體完金空虛。
2、下宜「實」,「實」字乃厚重之意,可想上輕下重。
3、頭宜「懸」,「懸」者掛也,想似有繩懸起頂上之髮。
4、口宜「隨」,「隨」者隨合將嘴巴微微合起。
5、胸宜「絮」,「絮」,是棉花,想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。
6、背宜「拔」,「拔」者,像有東西在上而用力將你的背脊拔了起來。
7、腰宜「軸」,「軸」,是車輪的軸心,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轉。
8、臂宜「搖」,手臂似扒船的輕輕在搖。
9、肘宜「沉」,肘即手踝,在甩手之際,用意沉下往後甩出。
10、腕宜「重」,在甩手時,腕部應該用力之後翻,並且將掌突筋露,使胸部挺張。
11、手宜「划」,划者划船也,手向後作划船狀,也是使內臟不斷牽動。
12、腹宜「實」,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,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。
13、跨宜「鬆」,雙足稍為閘馬,跨部自然輕鬆。
14、肛宜「提」,像忍大便一樣,將肛門上提。
15、跟宜「石」,將臀部稍為下沉,腰伸宜,自然腳跟穩如磐石。
16、趾宜「抓」,用意念想看一雙足掌似有勾地面,不由自主便達到「上虛下實」了。

六、反應問題:
針灸推拿有反應,甩後更有反應。反應就是是氣血在起變化,反應規律是胸腹鬆了,腳生熱了,四肢末稍原來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,三焦打通了,打呃、放屁、酸麻、冷熱、蟲爬蠕動等等。病區反應都是正常的,有益的,只要不斷勤習,堅持有恒,對改善體質,是亳無問題的。

七、甩手何能治癌:
人体內的主要矛是什麼?中醫認為是「氣血」,「氣血」有了問題,百病從生,從量變到質衰,反之,「氣血」通暢,病自去。根據這一原理,甩手能根本改變氣血,改造體質,抓住了主要矛盾,一切矛盾就迎刃而了。

八、甩手歌:
1.用腳踏實肩下沈,上三下七有恒心,能去頭重腳輕病,精力充沛輕鬆。
2.甩手治病的原因,勝似推拿與金針,氣血不通起百病。氣和心平病難侵。

九、甩手與脈的變化:
按脈是中醫一大發明,古代醫學家對脈理作了很精細的工作,有耀煌成就,從脈的變化中可以了解五六腑的變化,體質的強弱。甩手之所以能治病,關鍵在于能改造體質,既然能改造體質,當然也從脈裡反映出來……。
1.心臟病、高血壓,一般脈浮高,太快,血壓提高,跳得越快。因此,心臟病與高血壓是密切聯繫的,正常的脈是60至80勻長有力而深。心臟病、年老體弱的脈是60而微弱,低血壓脈散弱。
2.神經病,精神分裂症,腎臟病,一般脈快而滑、浮,中醫叫心腎不交,心跳能慢,病也能治。
3.血液病、淋巴病,一般脈慢弱,有的按之不動,有的左右不一樣,兩邊脈的矛盾,血液也有矛盾。
4.半身不遂,中風的人往脈兩息不一樣,有相差每分鐘20跳,與關節有關一邊不痛,一面壓力增加。

十、甩手之後能改變氣血,為什麼?
脈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氣,氣就損失,是血分不足。
甩手能夠補血,就有控制氣的作用。
何處來補,從按摩腸胃等處增加運動,對于吸收營養上去補。
脈跳太慢的,是血流轉有阻礙和血量不足,甩手後四肢在運動牽動北、胸、腹,阻礙打通了,淤血趕走了,當然腳也正了。
脈的改變是經路的改變,怎麼改變?怎樣改變?
脈從腳跟起,甩手重心在脈,腳用勁,如老樹生根和打柱一樣打下去,使腳裡的氣血起了按摩作用。
因此通達全身,肌肉、皮膚、骨節,通通都不難改變。

「上三下七」上虛下實,更加明確地規定虛實的和度和用勁的比例。
上面三分,下面七分,手裡三分,腳裡七分,出手三分是虛,回手(下來)七分是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馬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